從「數位糧票」談「農業區塊鏈」的優點

Wanghour
3 min readNov 22, 2017

--

當多數目光停留在如何引用二維條碼在產銷履歷、食安檢測上,即是初階區塊鏈的觀念,其實「農業區塊鏈」可以做得更多,將古代農產品等同現金的概念,由政府或公正的第三方發行「數位糧票」,不僅穩定糧食價、量,實現串連產地到餐桌,對於鼓勵農業復興、搶救台灣就業、振興經濟、穩定金融,的確是具體的策略,以下就3個面向探討其優點。

1.貨幣政策困境

負利率時代遇到油價下跌,國力強大的美國得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挺過經濟難關,同樣地處美洲的委內瑞拉,長期倚賴「油元」換取進口民生物資,當油價低迷不振時,石油不值錢,連民生消費品都買不到,首都卡拉卡斯甚至爆發饑荒!

近百年強勢的「美元」、「油元」況且遭遇危機,一度被寄予厚望的「歐元」,也因區內冰島破產、希臘債務危機、英國脫歐等連環爆事件,歐元區面臨空前的崩解險象。

這樣的局勢,讓人不禁思考,人類金融體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過去「黃金」本位的世代未曾發生類似危機,倒是民國初年(1948年8月)的「金圓券」,國民政府以行政手段強迫民間以黃金、外幣兌換,因沒有限額發行,十個月後,造成惡性通貨膨脹,經濟陷入混亂,「金圓券」足足貶值二萬倍,民國初年的「銀本位」貨幣制終告失敗。(註:參考維基百科)

放眼全球經濟,貧富差距持續擴大、高失業率、社會正義未伸張,存放銀行的錢都可能越變越少,氣候變異、天然災害頻傳、恐怖攻擊造成社會動盪,人們手邊倒底還有什麼是靠得住的資產?

2.社區支持型農業經濟學

回顧5千年的人類歷史,「糧本位」是穩定在地經濟、民生的基礎力量,民間糧倉、軍中糧草在在都是執政者最重要的民生、戰略物資策略考量,「糧食供給率」過去雖然不如央行銀彈抵禦禿鷹、索羅茲攻擊來得重要,隨著氣候變遷、農產品進口扣關,大家開始反思,極端環境、全球化的貿易衝擊,就是穩定在地經濟的基本力量,這樣的想法逐漸獲得許多人的共識。

3.「糧本位」制回來了!

既然在地思維的「社區支持型農業」可以形成產業鏈,透過科技、網路工具,農地監測、田間管理資訊全部透明化,加上產地履歷、直接跟農夫買的市集通路,讓消費者實現產地到餐桌的全程參與感。

現在以「區塊鏈」機制,結合「糧票」概念,得以將糧食交易去中間化,農產品的價格、數量、產地資訊完成透明,消費者可以輕易的進行「計劃型」預購、儲存、易手,糧食也能夠以社群網絡方式在社區間流通,「糧本位」的「糧票」雖非真實貨幣,卻比虛擬「比特幣」更真實(種植而非「挖礦」就有收成)、可食用、又自用送禮兩相宜,好處多多!

--

--